亞洲女性普遍追求白皙的肌膚,總願意在「美白」產品上砸大錢,有趣的是,美白不是現代才開始流行,從古代時就有各式各樣的美白方式,比方說以下幾個:
★放血:
據說女性們準備參加宴會之前,會要求她們的內科醫生在兩邊耳朵後各放一條水蛭,吸走臉部局部血液。這樣一來,臉上木有血色,就能獲得時尚時尚最時尚,全場最白的蒼白面容。
★水銀美白:
通過水銀的折射作用,能使皮膚看起來細膩光滑,給皮膚帶來銀色光澤。長期使用含水銀護膚品會會汞中毒,引發腎病等多種疾病,但由於它的快速亮白效果,依然是「魅力無法阻擋」。
★鉛白粉底:
鉛白最初是畫師常用的顏料,因為其速乾和覆蓋力強,畫出來的色層非常明亮有穿透力等優點而非常受歡迎。也因此而被女性拿來作為粉底使用。長期使用鉛白會使人的皮膚潰爛,口腔惡臭,牙齒枯黃受損,導致面容受損,甚至喪命。
★漿糊面膜:
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,人們為了防止肌膚受到陽光的炙烤,在臉上塗香粉。古羅馬人則會將白色漿糊塗滿全身,這種漿糊包含鉛粉,豆粉和白堊粉,同樣也是不作不死。還有人為了美白用驢奶做面膜。
--
科技日新月異,現在美白產品的選擇多元,除了有效成分之外,滲透技術(配方)甚至有許多附加價值,經驗豐富的消費者在眾多的產品中,根據自己所需要的附加價值和使用感選擇口碑好的產品,但即便如此,大家還是很容易忽略:
「美白最重要的,其實是防曬,保護自己原有的肌膚才是最高原則。 」
長年在強烈紫外線帶給肌膚的不僅僅是曬黑曬傷這麼簡單,更直接的是嚴重的光老化。防曬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防止紫外線對皮膚造成傷害,未加防護的肌膚與強烈的紫外線接觸,首先是曬紅,曬黑,曬傷,接下來衰老現象就會出現,顯現斑點或是肌膚變得鬆弛抑或出現細紋和皺紋。
而這些還僅僅是我們表面看到的,其實紫外線可直達真皮層,破壞皮膚的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組織,加快肌膚老化速度。
只是市面上的防曬也是五花八門,各種產品都有,要怎麼挑選呢?用了那麼久的防曬乳,你可能已經注意到,包裝上都會見到SPF值,而PA值卻不一定都有。不同的品項的PA值也不一樣,有PA +,PA ++,PA +++等。那麼這些值是越高越好嗎?
舉個例子,SPF15表示不塗防曬霜需要一份能量將皮膚曬傷,而塗了防曬霜之後,需要15份能量才能將皮膚曬傷。換句話說,就是防曬霜防護了14/15的UVB紫外線,也即防護能力是93.3%。同理,SPF30的防護能力是96.7%.SPF50是98%。你看,SPF30到SPF50,雖然SPF值看著高了不少,但防護紫外線的能力僅僅只是從96.7%增長到98%。所以,一味的追求高SFP值意義並不大.SPF30就基本夠用了。
然而這些,其實都比不上物理性遮蔽的硬防曬。
就算防曬乳也有分物理與化學性,但這兩者在烈日之下的有效防護時間其實都不久,最多一個小時,而且防曬霜雖然有隔離紫外線的作用,但是做不到隔絕,也不能隔熱。所以,如果要在烈日下行走,還是用硬防曬的方式更好,比如防曬傘,防曬帽,防曬衣愛美白的大家要永遠記得一個準則: